时间:2019-01-14 23:04:22来源:本站整理 作者:yj点击:
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孩子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启蒙行为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影响,由此父母的行为决定着孩子的性格。那么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对孩子不好呢,下面八宝网小编就来说一 说。
对于孩子的情绪,忽视、反对、溺爱都无济于事
上面的场景是不是让你感觉似曾相识?其实,我们很多人都受不了孩子有情绪,认为愤怒是有破坏性的、恐惧的时候就是懦夫、沮丧意味着失败……只希望这些情绪尽快消失。我们更关注怎样克服情绪,而没有看到情绪的意义。
● 我们或讨好、或威胁——“不哭,妈妈给你买好吃的!”“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”,用忽视的方式让情绪过去。
● 或反对—— “ 哭的孩子不勇敢!”“这有什么好哭的?”“你发什么脾气?”……结果,孩子学会了忽视情绪,为自己有情绪而感到羞愧。
● 或溺爱——接受孩子的任何表达,不给孩子设立界限。没有情绪指导,他们只提供舒适和自由。结果,孩子缺少平静下来的能力,没有界限感,很难维持朋友关系。
这并不是说我们都是不合格的父母,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模式,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忽视、反对、溺爱情绪的教育方式中长大的,我们自己就不知道如何处理情绪,也就无从帮助孩子认识情绪。但是,情绪如果不被听到,反而会被强化,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。
1、大量的负面暗示
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说一句话:
你看某某家的孩子,成绩好,爱劳动,你看看你,你怎么这么笨呀.....
就这样,“孩子笨”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,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坏处,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。
其实,哪怕是家长调侃开玩笑,对孩子也是会产生不良影响的,因为很多孩子根本无法分辨家长更深一层的意思,他们接受到的就是“笨”的信息。
当孩子潜意识里出现自己不如他人的想法,当孩子淹没于高频率的负面暗示,怎能不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?
2、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
孩子年龄尚小,价值观还未形成。若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,无异于过早地让孩子承受,在他的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。
还有的妈妈试图以“抱怨”的话激励孩子,对孩子说:
妈妈辞了工作都是为了你,为了好好陪伴你,都没有外出游玩的时间,你还不好好反省,就知道玩……
这种抱怨多了,孩子不仅会不上进,反而因为自己给妈妈添了这么多的烦,变得自责乃至自卑。
有人说,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,就好比让孩子闻二手烟,孩子不得不把这些负面情绪吸入自己的身体,同时潜移默化地被影响。
让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感到自己的无力,一遇到大坎就是抱怨与放弃。所以,你的孩子越来越“笨”了,或许无关智商。
应当先审视一下自己,平时对孩子展示比较多的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一面,是否给孩子传递过生活正能量?
4、不尊重孩子的努力
有的虽然松口让孩子做,但由于孩子做事时磕磕绊绊,便急不可耐的替孩子动手,然后撂下一句:“我来吧,你还做不来”。
否定了孩子努力,浇灭了孩子希望。
这样一来,在孩子心里,最终取得成功的是父母,而不是自己。以后一旦碰到需要自己独立面对的事情,就会手足无措,只会向父母求助。
记住,父母的责任不是为孩子铺路,而是帮孩子成长。允许孩子尝试,尊重孩子的努力,是让孩子离开父母庇护后,能有勇气和信心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。
你看,每个“笨”孩子背后,往往有一个事无巨细的妈,孩子生活上,父母凡事面面俱到,累死了却养不出好孩子。何必呢?
学会做情绪辅导型的父母
我们鼓励的是做第四种类型——情绪辅导型的父母。很多调查显示,父母成为孩子的情绪辅导员,能令亲子关系更加紧密。因为孩子确信,父母能够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处境,并帮助和引导他们找到解决方法。情绪辅导型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更加平静、快乐、智商更高,交朋友和与朋友相处的能力也更高,因为他们信任自己的情绪,懂得如何让自己平静下来,与人相处也就变得更容易。
当孩子经历困难情绪的时候,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。作为父母,需要明白一点——这世上没有哪一种情绪是错误的。可能有错误的,是孩子在情绪中的某些行为。孩子需要父母的共情,当孩子感到自己被理解,才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,学习如何安全地处理情绪。
网友跟帖
商务合作qq:
Copyright 2019-2029 www.brandbaby.cn 〖中国母婴品牌网〗 版权所有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